第(1/3)页 生产力的攀升,是楚凌所握的制胜底牌,无论对外,亦或对内,只要楚凌能在大虞腹地培植起来,并牢牢掌握在手,就能以此为根基占据超然地位。 相同的人数、资源投入下,制造出的品质存有差距,且制造周期要更短,对这个时代而言就是降维打击! 就以战争为例,这比拼的就是综合国力,谁可以更快地组织生产、调配资源,谁就能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。 前线的仗打起来,对什么都是缺的。 人就不说了,打仗用的各式军械,器械,甲胄消耗都很大,一场激战下来,铠甲破损、弓弦断裂、刀刃卷口,这些都是寻常之事。 而一场战役是由无数场激战组成的,直到敌方没有招架之力,不敢再跟己部交手,这样一场战役才会结束。 如何能叫敌方如此? 就是要压着他们! 前线的仗就是靠后方供应支撑的,唯有补给绝对充足,统兵将帅、参战将士才敢放开手脚拼杀,这样才能于前线战场抢占优势。 楚凌发展集约型手工制造业,就是想先运用于军工层面,且还是由他主导的军工,而非是私人主导的。 不管是在哪个时代,最先进的定是倾向于军工层面,而后由军工扩散至民用,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。 集约型制造模式的优势在于效率与标准的统一。 楚凌当然知道生产力的持续攀升,是需要科技来兜底与支撑的,所以才有了一众不为人知的研究所。 聚拢在这些研究所的群体,是通过层层筛选的佼佼者,他们在各自研究所的位置与待遇,跟出身没有半毛钱关系,一切都是向本事、潜力看齐的。 为此楚凌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机制,确保良性竞争的氛围,激发每个人的斗志,使他们能心无旁骛的从事各领域研究。 钱财,资源这些俗物,不是他们要考虑的,自有对应群体来为之解决。 即便是研究了许久,投入了很多,可依旧没有见到对应成效,但只要方向是没错的,那就不会断掉这些供应。 楚凌最大的财富,不是他知道多少,而是他知道时代发生的轨迹,楚凌应起的作用是指明道路,剩下的就交给这些人才,还有时间了。 “这是怎么了?” 夜幕降临,上林宫内。 看着发呆愣神的楚徽,楚凌一甩袍袖,露出淡淡笑意关切道。 楚徽有这样的反应,楚凌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的。 前去诸研究所视察,注定会对初涉此间的造成冲击,毕竟诸多未知的东西,一股脑的抛出,让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。 让楚徽先行接触,这仅是一个开始。 等到日后,明确选进正统朝决策层的文武,楚凌会根据形势,去叫他们逐一接触到这些的。 毕竟在决策层,是需要有足够的眼界的,唯有这样,才能在考虑国计民生的大事时,将这些完美融合到一起。 按着楚凌的安排,今日是要视察三到五个研究所的,但由于金属材料研究所,在攻克全新的材质故而耽搁了。 对此楚凌也没有多说什么。 他们就是走马观花的看看,是直接去看各项研究成果的,但对于隶属诸研究所的群体来讲,他们却需要耗费心血与时间,在无数次质疑、纠结、忐忑、抓狂等各种情绪下,才有可能会迎来一丝曙光。 一个是结果。 一个是过程。 这是能一样的吗? “臣弟就是有些乱。” 楚徽苦笑着看向自家皇兄,“在上林苑时,有皇兄布置的课业,不时还能随皇兄一起游逛。” “军中的,民间的,不说全都了解吧,但也知晓的七七八八。” “随皇兄归宫了,先是领宗正寺,后又暂领廉政总署,这几年下来,臣弟也算是涨了见识吧?” 楚凌报以微笑。 楚徽抿了抿唇,似乎在组织言语,轻叹下,伸手道:“可今日呢,臣弟就觉得自己像个稚童,原来在臣弟认知之外,居然还有那么多东西。” “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嘛。” 楚凌呵呵笑了起来,“即便是朕,都不能说对什么都了解,这人啊,就是在不断接触未知领域,才能不断地成长的。” “长寿,你要记住学无止境。” “在这世上,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探索,去发现的,一旦这股心气儿没了,那人就停滞不前了。” 楚徽点了点头。 其实在他的心底想的最多的,是他的皇兄为何会知晓那么多? 他觉得跟自家皇兄,待在一起很久了。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,楚徽却发现自家皇兄的身上,秘密更多了。 “其实啊,朕要感谢祖父他老人家。” 在楚徽思虑之际,楚凌却露出几分怅然,“如果不是他老人家给朕托梦的话,传授给朕不少东西,朕对很多事也是不了解的。” 楚徽瞪大了眼睛,心跳跟着加快不少。 太祖托梦一事,他是知晓一些的。 那时候的他还在十王府,而他的皇兄刚克继大统没多久,此事在当时的朝中,是引起一些轰动的。 但后来就没音讯了。 可今日再听到这些,且听自家皇兄的意思,太祖托梦还不止一次,虽说这很是离奇的事情吧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