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涉及十六道的考试,要明确时间,主副考官,录选员额,考题等各项事宜,按着往届的来办,这是要经过大朝会的,当然了,到这一层仅是走个流程,真正起作用的,是大朝会前召开的御前廷议。 天子有什么想法,参加御前廷议的诸臣会知晓,在此期间,诸臣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意见,以最终促成科贡的前期准备。 但现在呢。 情况跟先前不同了。 就眼下这复杂多变的朝局及大势,使得很多人都看出来了,天子对很多事,很多人都是有不满的。 不该掺和的事,谁要是掺和了。 那结果是好是坏,这是谁都说不好的。 所以针对于一些事,想在其中推波助澜的就少了。 别推到最后,把自己给推进了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 熊严明显是察觉到了什么,故而在御前所讲,仅是涉及到诸道科贡时间,大致录选员额,东域诸道考试解决等一应事宜,而最为关键的诸道主副考官,考题这些事宜,熊严是提都没有提。 作为礼部尚书,熊严是可以举荐人选的,是可以初定诸道考题的,可是这次熊严却是没有这样做。 为什么这样? 熊严看出天子对抡才的决心与意志。 这是宁缺毋滥的态度!! 做到一部尚书这等高位,所要考虑的,洞察的,就不仅是职权范围内的事了,对于其他领域及层次的,也要有所考虑及洞察,这是必须要具备的政治素养。 如果连这点都不具备,那根本就坐不稳,也做不长。 “臣拜见陛下!!” 同样是在大兴殿,只是时间却不同。 中书省平章政事张洪,应召赶至御前,在楚凌的注视下,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。 “免礼吧。” 楚凌淡淡一笑道。 对眼前这位重臣,楚凌是很满意的,其在擢升中书省,在徐黜还活着时,对于其本职内的,那是一点都不含糊的。 其实不止是张洪,像吏部尚书史钰、礼部尚书熊严等,他们在各自本职内所作所为,楚凌都是很满意的。 因为有他们的存在,使朝局处在相对安稳下,这也是楚凌敢于将一些事放大的底气!! “涉及十六道的科贡,再有一个多月就该如期进行了。” 楚凌向前探探身,打量着张洪,“熊卿在前几日,向朕特意提及此事,针对此次科贡,有些事已然敲定下来。” “不过,涉及诸道主副考官,尚没有最终定下,朕这次召卿过来,就是想要谈及此事,对此卿是怎样想的?” 咯噔。 一听这话,张洪心下一紧。 熊严能想到的,他如何能想不到? 其毕竟是在中书省任职,所接触的人或事,远比熊严要多太多了。 别的不说,单单是这段时日所起风波,特别是廉政总署、榷关总署、锦衣卫、御史台等有司先后传讯、逮捕一批中枢官吏,这使中枢有司,从三省,到六部,至诸寺众监等,可是有不少人被抓了。 其中抓的最多的,那绝对是徐黜一系的。 尽管对此,虞都及京畿等地,对此议论的很多,可谓是讲什么的都有,但唯独在中枢层面,却没有人在公开场合提及过此事。 在中枢任职,没有这点警觉,那注定是走不长的。 仅是廉政总署、榷关总署、锦衣卫传讯与逮捕一批批官员,有意无意的在避开已死的徐黜,就不难看出些门道了。 廉政总署的执掌者,是睿王徽。 榷关总署的宗宰,是武安驸马。 锦衣卫的指挥使,乃是臧浩。 这三位跟天子的关系,那还用讲吗? 他们做的种种,势必不会影响到皇权威仪的。 而徐黜这个人,生前做了什么,不管是结党的,还是没有结党,那都是心知肚明的。 天子脾性怎样,满朝文武更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。 虽说徐黜的死很突然,是染疾病逝的。 可这并不代表天子就会由此放过。 这涉及的就深了。 但凡警觉的都会联想到后宫,也正是联想到这一点,他们却也不敢再深想下去了,这不是人臣能妄加揣摩的!! 第(1/3)页